滚地龙这样的角色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,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介绍吧!
滚地龙,是指上海市在解放前穷苦百姓用茅草搭建的简易棚户。在民国时期的上海,滚地龙成为贫民窟的代名词,那些逃难到此的难民因无钱租住房间,便在工厂附近的荒地、废墟、坟地上搭建茅草棚户。
滚地龙的建筑结构十分简陋,通常是用竹片作为房屋的框架,上面铺上茅草形成窝棚,挂上草帘作为门。屋内高度仅有一米多高,床铺只是用稻草和破棉絮铺成的地铺。阴天下雨时,屋内泥泞不堪,环境十分艰苦。如果能有一个油桶作为屋顶,在滚地龙中已经算是豪宅了。
著名的潭子湾、潘家湾、朱家湾与药水弄等地曾是滚地龙的棚户区,居住着大量从事苦力的贫苦人,他们主要从事纺织厂、机器厂和码头搬运等工作。这些地区大部分居住在苏州河两岸。
如今,滚地龙的建筑早已在上海消失,但在一些老城厢中的老破小仍被称为“滚地龙”,这带有一定的鄙视色彩。当人们用滚地龙形容一个人时,通常表达这个人很穷或素质低下等负面意思。由于这些房子集中在上海市闵行区,因此也有人将滚地龙代指闵行区。